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心得体会
来源:江西公司办公室 作者: 时间:2019-08-26 22:50:38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方面的认识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论述选编》《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新的认识,感悟最深的就是一个关键词:动力。从理论层面,可以理解为“动力观”,或者是“动力源”。
伟大的思想或科学的理论都随时代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和强调要“释放社会活力,构筑经济发展新动力”。这些年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发展”“创新”“改革”“动力”等词汇频次极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更是50余次强调“创新”,80余次强调“改革”,并且多次直接提到“发展动力”。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却仍然动力不足,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变缓,长达三十多年改革红利正在消退。这从我们电力发展可见一斑,煤电建设已经到了天花板,必须推动转型发展;新能源也已开启电价退坡机制,平价上网近在眼前。破解当下和未来中国的发展难题,必须不断激发社会稳步前进的新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主要有自然动力论、神学动力论、英雄动力论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进行扬弃和超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阐释了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包含了众多动力因素:人民群众、人的需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生产力、阶级斗争、科学技术等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再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内在分两个部分,前者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概括为“毛泽东矛盾动力论”,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改革动力论”“江泽民创新动力论”“胡锦涛和谐动力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观,他们一脉相承,又彰显了自身体系的科学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回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重大问题。比如: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主体动力,“中国梦”是精神动力等等。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破除结构性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能源改革亦是如此。
去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论述,对接国家能源改革战略,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2035一流战略”,并且建立了“战略—规划—计划”(SPI)、“计划—预算—考核—激励”(JYKJ)两大战略落地体系,以及“三个一流建设”的保障体系。对接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江西公司进一步明确了“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企业,再造江西公司”的工作主基调和战略总目标,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明晰了“五个一流建设”的主动方向,全力推动集团公司战略在赣落地。
“集团公司战略—江西公司战略(规划)—所属单位计划”。在这个逻辑构架中,作为二级单位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么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公司战略(规划)的落实,进而为集团公司战略在赣落地提供“基础动力源”,是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悟到了动力原理,也悟出了努力方向。
一个问题:
督办管理是贯彻公司战略部署、推动决策实施、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工具,是保障政令畅通、提升执行力、推动作风转变的有效措施,是提升江西公司发展动力和集团公司战略在赣落地的“推进器”。但是作为负责督办的职能部门,我们的重点任务督办管理还不够科学高效,“推进器”效果打了折扣。
目前督办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任务的设置不科学。目前督办任务来源于年度和半年度重点任务分解、月度例会、决策会布置的重要工作,而月度例会上布置的重点工作任务除重点任务分解和决策会布置的任务项,其余基本为各部门自行上报的任务项,容易产生保守上报工作任务的现象,或因认识差异造成将常规性工作、非核心工作纳入重点任务项现象。二是督办的成效一般。抓落实、见成效是督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办公室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决策落实的具体情况,并与落实部门共商解决方案,对确实执行难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深究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建议。督办成效受制于各部门协作的程度、督办的手段,以及督办工作人员对重点任务的认知把握的水平。三是督办的手段不多。目前办公室在开展督办工作时采用通知、电话等传统方式,不仅繁琐、占用时间,且无法实时、全面、客观地掌握各督办任务项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督办工具进行实时跟踪,有的工作在督办层面难免就会“落空”。四是大督办意识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督办就是办公室的事,与自己关系不是太大。办公室是督办归口管理部门,各部门是督办主办部门,也要承担起各自领域的督办主体责任。每年公司重点任务都超过500项,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抓好督办落实。
一项措施: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办,强调中办是协调中枢和督办中心,对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紧抓快办,案无积卷、事不过夜,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去年以来,办公室根据公司党委的安排,将KPA考核工具融入督办管理,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要不断总结改进。最近,我们正就“完善KPA考核、推进督办工作落地落实”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力求在传统督办的手段上,借助现代化管理工作,为战略落地补强这个“基础动力源”。
第一,进一步规范重点任务来源。根据集团公司以及江西公司SPI、JYKJ管理体系的要求,围绕集团公司战略落地和公司重点任务落实,制定《江西公司重点任务管理办法》,做好集团公司重点任务的承接,统筹安排好公司自身重点任务的确定和落实。公司重点任务来源和选取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上级部署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承接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和年度考核的重点任务;二是公司战略规划确定的规划年度分解任务;三是公司年度和年中工作会、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室、领导班子碰头会、月度会等安排的重点工作;四是公司领导在公司重大专题会安排的专项重点工作。办公室统筹做好重点任务的归集、梳理、总结、提炼,防止简单重复、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进一步完善大督办协同机制。一是明晰各层级督办职责。办公室牵头管理,各部门确定重点任务项后,先行履行各自领域重点任务的自查职责,简要说明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办公室汇总后再予以确认并进行预评价,再按照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顺序履行考核程序。二是完善督办管理链条。从重点任务源头开始抓管理,根据重点任务项,下发重点任务清单,加强过程跟踪检查,特别是对公司的核心工作加强跟踪,及时了解实际完成情况。对未完成或存在困难的重点任务项,积极帮助协调,促进任务落地。
第三,进一步优化KPA工具科学应用。一是提高KPA信息化水平。目前,办公室KPA任务督办和公文督办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系统,而是在协同办公系统中开发编制流程,而当前公司协同办公系统使用的是A6系统,相对于A8系统,功能明显不足,制约了督办工作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公文督办,几乎为人工办理,效率低,时间跨度大。建议将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升级,进一步提高督办效率。二是优化KPA考核标准。进一步统一KPA考核评价尺度标准,通过科学设置细化考核标准、减少浮动空间、规范考核权限等方法,确保KPA考核客观公正,充分发挥KPA考核的对部门、对个人的正向激励作用,使KPA考核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手段,更成为一种激励措施。三是优化KPA考核流程。制定完善KPA督办考核管理办法,细化考核要求,优化考核流程,力求重点突出、简便高效,既能做到“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又能实现“雷厉风行、紧抓快办”,不断提高督办工作效能,更好地推进公司重大任务的落实,更好地推进集团公司战略在赣落地。